说起性需求,人们总会天然和“年轻人”、“青春”这类关键词联想到一起。
(资料图)
但提及老年人和性需求的关系,人们却总有一种奇怪、异常的感觉,甚至是无法接受。
相关调查显示,大部分子女认为中老年父母不需要夫妻生活。
无论是出于对健康状况的考虑,还是心理需求,中老年人在“性”这方面,都常常被认为应该表现的更加安分。
但现实中的种种社会现象,却频频打破着人们的固有认知。
近期一则关于 “91岁老人与流浪汉发生关系并身染艾滋” 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。
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?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?
事情还要从老太家人陪同其看病说起。
老太于几周前出现了咳嗽、高烧、腹泻等问题。
起初以为是身体素质变差,受风着凉,就医过程中医生却建议验血,并针对梅毒、艾滋进行详细化验。
家人本对该项检查持怀疑态度,可拿到化验结果后顿时惊呆, 艾滋病一项竟然显示阳性。
艾滋病的传播的途径分为母婴、血液与性传播三种,考虑到母婴、血液不符合老太生活特征,感染源只能来自性行为。
据了解,老太丧偶已有20多年,一直是独居状态。
由于生活过于单调、孤寂,她时常会收留一些捡破烂的流浪汉暂住于家中。
既可以陪伴自己,增加生活乐趣,又能收取“住宿费”增加收入。
就这样, 多年来她先后和两三名中老年男性同床共枕 ,发生关系在所难免。
直至确诊艾滋阳性,老太的性需求才从“灰色地带”被搬上台面,甚至引发了社会面的广泛讨论。
不少“保守派”网友认为,老太行为不检点,一把年纪还要追求年轻人的“新鲜体验”不合常理,老年人就应该安分守己。
“为老不尊”、“不知羞耻”、“老不正经”更是充斥着评论区。
而有些“开放派”网友则觉得,老年人有性需求很正常。
只要当事人自己觉得没问题,没有影响他人,自由选择也不失为一种“恰到好处”的解决方法 。
但前提是要提高相关认知,学会保护自己。
人们对老年人的性需求普遍不看好、不支持,或许与各类负面消息相关。
比如“养老院瘫痪老人被室友性侵”、“60岁老人猥亵30岁保姆”、“70岁老太与多名中老年男性发生关系”等。
这些负面消息看上去有悖人伦道德, 实际却透露着当代社会对“老年人与性”的消极态度。
其实老年人的性需求从未消失过,人们认知中的“所谓体面”,不过是大众对老年人正常需求的“视而不见”罢了。
据统计,全球50岁以上中老年人身染艾滋病的比例正呈现上升趋势。
公开数据显示,2015年感染者人数达到540万,而短短5年时间内,该数值就增长至810万。
不只是全球数据上涨, 我国老年男性的艾滋病患病人数,近年来也在成倍增长。
这是否意味着,老年人的性需求从未得到关注和重视,才迫使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,通过“其他”途径获得满足?
1、社会偏见与传统观念的束缚
关于老年人的“性与爱”,无论是老年夫妻,还是“夕阳红恋情”,亦或是利用非正当途径宣泄,人们总会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。
也因此, 长久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了老年人不该享受“性”的观念。
在普罗大众普遍不认同的社会背景下,老年人在“性”方面上常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。
特别是对于独居老年人,即便有心想寻求心理和生理上的陪伴,也不敢有所行动。
2、疾病因素与错误的养生理念
考虑到年轻增长的问题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呈现退化趋势,这时常让人“心有余,力不足”。
在各类基础疾病的影响下,老年人的性功能也会悄然减退,比如糖尿病患者中,有接近半数会经历阳痿。
还有一类人, 对养生保健存在误解,认为无欲无求更有利于长寿 ,于是想方设法抑制自己的欲望,甚至对其产生排斥心里。
而面对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时,这些人也会表现的嗤之以鼻。
3、对自身能力存在误解
抛开社会因素,这应该是阻碍老年人行事最直接的心理负担。
机体衰老会带动功能减退,导致老年人在行房时无法得到良好体验。比如部分老年男性需要更多时间“起立”,“交流”后无法“发射”等。
当这些异常表现频繁发生,老年人便会对自身条件产生怀疑, 认为自己不具备享受“性”的能力。
继而出现排斥夫妻生活,压抑欲望的行为。
4、认知不足造成的不良体验
性生活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老年人也有权享受 ,
但在此过程中,老年人的行事方式却与年轻人有所不同,受体质差异影响。
老年人更适合用轻柔、缓慢的方式进行,既能体验快乐,又不会带来较大负担。
如果老年人对自身认知不足,则有可能引发不良体验,甚至带来心理阴影。
比如有些人身患心血管疾病,需要控制情绪,而行房过程中幅度较大导致情绪激动后身体不适,继而抑制老年人的身心需求。
1、相关功能减退
人体各项功能的运行都遵循着“用进废退”的原则,同样的,性功能也是如此。
长期抑制欲望,人体得不到有效的“性”刺激,机体反馈不积极,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于“性”就会越发的不敏感。
男性长期抑制欲望直至不近女色、不问情事,会导致阴茎平滑肌逐渐退化,继而影响到组织充血,也就是无法“起立”。
若男性未来恢复了这方面需求,机体功能不支持就会对男性造成巨大打击。
女性长期抑制欲望,容易让大脑对情事越发陌生,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。
私密处得不到应有的刺激,还会影响到内分泌。
有些女性明明年纪不大,看上去却非常显老,某种程度上就是缺乏性爱滋养导致的。
2、心理压力增加
有研究指出,适当的夫妻生活对于平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具有较好的缓解效果。
中老年夫妻长期缺乏“交流”,双方之间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释放,就容易升级成家庭矛盾。
与此同时, 欲望得不到合理宣泄,也会让人倍感焦虑 ,继而增加抑郁、暴躁等情绪问题发生的概率。
调查发现,长期缺乏夫妻生活的中老年人,对比定期行房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。
3、有损寿命
夫妻生活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其实蛮高的,不仅需要具备完整的功能,同时对体力有一定要求。
也因此,有说法认为,能完整行房且定期行房的老年人,身体条件更好。
但如果长期抑制欲望,则意味着机体多方面功能缺乏“历练”。
心肺功能、骨骼肌肉包括性功能长期得不到锻炼,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会加速退化。
当激素分泌异常、骨骼疏松、肌肉萎缩,寿命自然有损。
4、性病发生率提高
全球范围乃至我国的中老年人艾滋病感染人数正在提升,这说明老年人的正常需求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满足。
在缺乏正常途径、正确方法的环境下,老年人想要改善内心的孤独,难免会走进“灰色地带”。
另外,对比年轻人来说,老年人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,而大众的有色眼镜,也迫使老年人不敢光明正大的购买“安全套”。
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,感染性病或艾滋病的概率必然会被提高。
5、老年性犯罪趋势上升
受大众思想观念的影响,老年人的正常需求总被禁止、被排斥。
就连公园里老年相亲角的正常交际来往,也会被他人认为是“为老不尊”、“耍流氓”的行为。
在众多异样目光下, 部分老年人得不到支持及科学引导 ,便开始寻找更容易让自己宣泄欲望的目标。
比如丧失自理能力、行动能力的瘫痪老人,和缺乏反抗能力的幼童,都会成为老年人性犯罪的对象。
1、加强陪伴
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长期感到孤独,特别是对于独居者。
这种孤独感不仅是没有老伴导致的,子女的忽视也是重要因素。
为了避免老年人孤独指数过高,身为子女不妨多抽空陪伴老人。
老年人对爱的渴望不只是在床上,家人的关注和爱护他同样需要。
建议闲来无事多去父母家串串门,聊一些生活琐事,如果没时间上门陪伴,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关注一下老年人的近况。
2、丰富生活
人在困境中容易变得偏激,比年轻人多活了几十年的老年人也不例外。
老年人对“性”过分渴望,某种程度上其实与生活过于单调有关。
老年人的注意力得不到分散,自然容易从偏激的角度寻求安慰。
为了改善生活困境,子女可以推荐父母去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,比如出门旅行、参与社区活动等。
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生活,还能拓宽社交圈子。
在分散注意力的同时,满足老年人需要陪伴的心。
3、尊重选择
针对早年丧偶或离异单身的老年人来说,夕阳红恋情并不少见。
如果父母能在老暮之年遇到心仪之人,子女不妨放手试试,只要两个人的相处不违背道德,都应该给予尊重和支持。
4、主动沟通
年轻人有恋爱需求,对“性”有一定追求,老年人也一样。
对于长期孤身一人的父母,子女不妨主动出击,鼓励其出去走走,见识一下不一样的生活,接触不同的人和事。
网络信息时代,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,包括对待夕阳红恋情的态度,也在悄然改变。
多接触当代社会的不同观念,才有利于带动思想禁锢的老年人走出困境。
91岁老太因性生活身染艾滋事件的背后,透露着当代社会对老年人追求性爱的偏见。
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上升,也揭示了欲望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消失的事实。
老年人对“性”的追求应该得到尊重、支持和关注,这样才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圈层中两性关系的良性发展。
各位朋友,你觉得老年人应该保持性生活吗?你支持夕阳红恋情吗?
标签: